通訊員 劉浩
今年56歲的張喜貴是石泉縣住建局的一名老黨員,18歲時去關(guān)中當兵,22歲退伍回到該縣鄉(xiāng)鎮(zhèn)工作,43歲才到該縣住建局工作,農(nóng)村工作經(jīng)驗極為豐富。2016年,他被選派到該縣后柳鎮(zhèn)最偏遠的長興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長。
“我對農(nóng)村是有感情的,借助扶貧機遇,想為家鄉(xiāng)的貧困群眾辦點事。”來到長興村后,張喜貴對村組干部吐露初心時說。作為工作隊長,張喜貴不忘初心,在三年多的扶貧工作中,他為群眾跑了不少路,流了不少汗,也嘗了不少汗水的“咸”。
蔡得勤是長興村的五保貧困戶,今年已79歲高齡,多年以來一直獨自生活。2018年,工作隊見他房屋年久失修,存在安全隱患,便為他在其監(jiān)護人的房屋旁邊實施了舊房改造,改善了住房條件。但是由于蔡得勤習慣一個人居住,加之性格頑固,遲遲不肯入住新房,導致他的新房一度閑置。
“我們集體上門去為他搬家,排除安全隱患。”張喜貴在2019年改善全村農(nóng)戶居住條件研判會上說。他的建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同。會后,他帶著工作隊來到蔡得勤的住處,為蔡得勤搬家,并親自上陣,為他扛起了柴火。忙碌了大半天后,看到蔡得勤成功地住進了新家,徹底解決了蔡得勤的安全住房問題,張喜貴擦掉臉上的汗水,欣慰地笑了。
張喜貴最擅長的事情就是與群眾打交道,解群眾燃眉之急。黃應春是張喜貴所包聯(lián)的貧困戶,他常年在外務(wù)工,妻子侯賢菊獨自在家照顧三個孩子上學,生活較為困難。
“張隊長,張隊長,快來救救我的孩子呀!我剛剛讓她幫我碎豬草,她的手不小心被機子絞了。”聽到侯賢菊在電話里面嚎啕大哭,張喜貴趕快帶著村醫(yī)驅(qū)車趕到侯賢菊家,讓村醫(yī)簡單處理后,迅速將孩子送到醫(yī)院。由于處理得當,送治及時,黃應春女兒的手在西安得到了有效治療,未落下殘疾。“真的很感謝張隊長,要不是他,我們女兒的手可能就廢了。”黃應春感激地說。
到長興村擔任工作隊長三年多以來,張喜貴為民辦實事、解群眾燃眉之急的事例不勝枚舉,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初心與使命,不斷帶領(lǐng)長興村村民在脫貧致富的路上砥礪前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