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康新聞網訊(記者 楊京保 通訊員 姜太華 毛明星)基層涉農銀行如何提高金融扶貧精準度和力度?漢濱聯社流水信用社積極探索農村金融扶貧新路徑,開展“雙基聯動”,轄區(qū)內基層信用社與基層村級組織之間深度合作,為打通農村金融服務“最后一公里”,助力建設服務型基層黨組織找到了好路子。
流水信用社主任周元斌介紹:“‘雙基聯動’是為了緩解信用社與農戶之間信息不對稱、服務不充實問題,通過與村級組織深度合作,信用社配備一名客戶經理擔任該村專職業(yè)務經辦員、村“兩委”配備一名村干部和一名群眾擔任該村兼職聯絡員,建立‘雙基聯動’工作站,實行工作流程、聯系方式、職責制度“三上墻”,定時、定點辦理貸款咨詢、預約、申請、受理和“存、取、查、轉”等基礎金融服務,共同開展農戶經濟檔案信息采集、貧困戶建檔、評級和授信工作,共同控制貸款風險,充分發(fā)揮村級組織在金融扶貧中的宣傳員、信息員、催收員和監(jiān)督員作用。”
今年43歲的流水鎮(zhèn)田心社區(qū)四組貧困戶邱運成,上有74歲的母親需照顧,下有患病的孩子要醫(yī)治,一家三口擠在破舊的土坯房,他既不能外出務工增加收入,又缺少資金不能就近發(fā)展產業(yè)。脫貧攻堅戰(zhàn)打響后,邱運成家的住房問題通過移民搬遷進社區(qū)安置解決了,但增收依然成了難題。
經過漢濱區(qū)扶貧局駐村工作隊和社區(qū)幫扶人員多次走訪動員,邱運成選擇了在家門口散養(yǎng)土雞作為致富門路。購買雞仔、疫苗、平整場地、購買玉米等算下來需要兩萬塊,啟動資金成了難題,邱運成抱著試一試的態(tài)度去找信用社在田心社區(qū)“雙基聯動工作站”的兼職人員,按照“信用社+村“兩委”+農戶”的普惠金融服務模式,“雙基聯動工作站”的兼職人員及時將貸款需求信息登記并反饋給專職人員。
為了支持邱運成脫貧增收,信用社及時放貸兩萬塊扶貧貼息貸款,邱運成用貸款購買了一千多只小雞。“我一沒有可以抵押的東西,二沒人敢給我擔保,想不到還能這么順利貸到款。”家境貧寒的邱運成感慨。為了進一步擴大養(yǎng)殖規(guī)模,需要擴建養(yǎng)雞場、安裝柵欄和購買粉碎機、三輪車,今年4月份,信用社再次給邱運成放貸兩萬元扶貧貼息貸款。
四萬元的貼息貸款,讓邱運成的養(yǎng)殖場初具規(guī)模,散養(yǎng)土雞1200余只,購買土雞和雞蛋的人絡繹不絕,家里的日子也慢慢紅火了起來。除了邱運成,流水信用社已為轄區(qū)436戶貧困戶發(fā)放扶貧貼息貸款1910萬元。
流水信用社開展“雙基聯動”以來,已在14個行政村、社區(qū)建成基層金融便民服務點14個,安裝POS機和助農E終端26臺,實現自助服務村村通。對轄區(qū)2459戶貧困農戶進行了建檔立卡,授信1757戶8101萬元,其中對今年脫貧“摘帽”的學坊埡社區(qū)和碾坪村428戶貧困戶全部進行了建檔評級授信,授信金額1449萬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