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6月9日,西安市民劉先生新辦理的儲蓄卡被盜刷10萬元;
2014年4月25日,身在戶縣的姚先生發(fā)現自己從未離身的銀行卡被異地盜刷;
2013年12月18日,西安警方接到報案,某銀行26位客戶銀行卡被盜刷……
近年來,銀行卡被盜刷案件頻頻發(fā)生,不只是我省,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有類似案件發(fā)生。
打開網絡搜索,“銀行卡盜刷”有關信息更是高達108000條,卡被盜刷,已經可以說是個社會問題了。
盜刷緣何這樣瘋狂?真的是“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嗎”?我們自己又該如何應對?
7月30日,華商報舉辦了“面對盜刷卡我們可以做什么——陜西銀行業(yè)應對用卡安全研討會”,邀請到來自工商銀行陜西省分行陳潔、農業(yè)銀行陜西省分行永寧門支行營業(yè)中心主任勾軍濤、建設銀行陜西省分行高級產品經理陳百偉、民生銀行西安分行網絡金融部總經理李亞平、中信銀行西安分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魏承梁、浦發(fā)銀行西安分行產品經理薛蔚蘅、興業(yè)銀行西安分行銀行卡與收單業(yè)務負責人鐘玲、西安銀行電子銀行部謝文軒、恒豐銀行西安分行零售部張力、華夏銀行西安分行個貸審批官王俊等10位“卡”專家,以及業(yè)內資深人士雷和平,共同研討用卡安全,給大家支招。
當下現狀
2016年之前盜刷或將密集爆發(fā)
明明有著銀行嚴格的風險防控保障,卡片上也承載著持卡人私密的個人信息、甚至銀行卡片一直都安安靜靜躺在持卡人的錢包里,卡上的錢怎么就能不翼而飛呢?
這讓無數持卡人感到迷惑不解、甚至惴惴不安。
“銀行卡盜刷事件早在2003年就有了。”謝文軒在研討會上表示,當時的作案手段以在ATM機、進門讀卡器等區(qū)域安裝設備進行卡克隆為主。銀行隨后進行了一系列針對性的安全防范舉措,如ATM機上采用抖動式讀卡器、防窺屏技術、將進門方式由刷卡改為按鍵等等來預防。此后,POS機克隆卡事件增多,犯罪分子甚至為了防止持卡人接收到交易短信后第一時間阻止盜刷,還常常在深夜零點前后進行盜刷活動。
王俊說:“目前境外盜刷案件逐漸增多。”薛蔚蘅補充道:“我國目前力推金融IC卡,防范銀行卡被輕易復制,但國外仍有不少國家以磁條卡為主,給復制銀行卡、盜刷以可乘之機。”
“2015年最后幾個月將是銀行卡盜刷的瘋狂高峰期。”鐘玲提醒說,2016年,我國將關閉降級交易,磁條卡將不能再使用。犯罪分子在2016年之前,可能會集中盜取之前掌握的磁條卡賬戶。
根本原因
賬戶信息和密碼被惡意獲取
“其實,不管是在ATM機上、POS機上做手腳,還是發(fā)送釣魚網站、木馬鏈接,被盜刷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賬戶信息和密碼被獲取。”魏承梁表示,銀行后臺采用秘鑰,工作人員無法獲知持卡人密碼,更不會要求持卡人提供密碼。原則上,銀行賬戶密碼只有持卡人才會掌握,而保護個人賬戶信息特別是密碼安全,才是防止盜刷的最重要一環(huán)。
據了解,盜刷犯罪團伙已經高度結構化、專業(yè)化和分工化。國際性的犯罪團伙之間,獲取信息、撥打電話、轉移錢財等分工團隊不一定來自同一國家。許多電話詐騙團伙甚至有專人研究銀行信貸政策,詐騙電話中遣詞用語也趨于專業(yè)化,使用戶難辨真假。
十位銀行專家根據過往案例,提醒廣大持卡人,銀行卡盜刷中,熟人作案占一定比重,所以。密碼不可輕易告訴別人。
專家們表示,一般人可能不知道,犯罪分子其實是會養(yǎng)卡的。所謂“養(yǎng)卡”,即盜取客戶相關信息之后,并不一定立刻轉移銀行卡內資金,而是等到卡內資金金額較大之后再行盜刷。